蚌埠列举网 > 行业市场 > 农林牧渔 > 6月初夏来袭葡萄易发病害总结
蚌埠
[切换城市]

6月初夏来袭葡萄易发病害总结

更新时间:2019-05-25 15:27:01 浏览次数:186次
区域: 蚌埠 > 其他
类别:其他农林牧渔
单价:1 元
地址:河南郑州


葡萄作为既可鲜食又可加工的高价值果树已被大力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可能性。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一直是影响葡萄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防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果实当年的产量。
近有果农朋友咨询我,对葡萄白腐病采取了各种防治方法,但收效甚微,不知道如何是好。葡萄白腐病又称葡萄腐烂病、穗烂病等,是我国北方葡萄产区主要的病害之一,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严重威胁了葡萄的产和品质,因此,科学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小编今天对近年白腐病的发病规律,流行原因,预防及防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调查,同时对药剂进行了筛选,制定出一套系统性的防治方案,希望能对我们广大果农朋友们在有效预防葡萄白腐病上提供参考意见。
一、葡萄白腐病的病发
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也为害枝梢、叶片和花穗等部位。
1. 果穗
一般是从近地面果穗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初期穗轴和果柄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部皮层腐烂,手捏皮层易脱落,病组织有土腥味;后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导致果粒从基部开始腐烂,病斑无明显边缘,果粒受害初期极易受震脱落,甚至脱落果粒表面无明显异常,只是在果柄处形成离层;重病园地面落满一层果粒;随病斑扩展,整个果粒成褐色软腐;严重时全穗腐烂;后期果柄、穗轴干枯缢缩,不脱落的果粒干缩后呈猪肝色僵果,挂在蔓上长久不落。
随病情发展,病果粒及病穗轴表面逐渐生灰褐色小粒点,粒点上溢出灰白色黏液;黏液多时使果粒似灰白色腐烂,故称其为 “白腐病”。严重受害果园,园外常堆满大量烂果。

葡萄白腐病病果
2. 枝梢
病斑初呈水渍状,淡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形;后病斑沿枝蔓迅速纵向发展,形成长条形病斑,病斑中部呈褐色凹陷,边缘颜色较深。当病斑绕枝蔓一周时,导致上部枝、叶生长衰弱,果粒软化,严重时造成上部枝、叶逐渐变褐枯死;病斑及枝蔓表面密生灰褐色至深褐色小粒点。在较幼嫩枝蔓上的病斑,后期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剥离,肉质部分腐烂分解,仅残留维管束,呈“披麻状”,且病部上端愈伤组织多形成瘤状隆起。

葡萄白腐病病枝
3. 叶片
多在叶尖、叶缘处开始,初呈水渍状淡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褐色大斑,直径多在2cm以上,并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干枯易破裂。病叶保湿,病斑迅速扩大,形成边缘不明显大斑,并在新发展病斑表面散生许多灰褐色小斑点。有时叶柄也可受害,形成淡褐色腐烂病斑。叶片受害,主要发生在老叶上。

葡萄白腐病叶片前期

葡萄白腐病叶片中后期
二、葡萄白腐病的发病规律
(一) 病原菌
引发葡萄白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白腐盾壳霉,有隔膜菌丝多为二叉分枝,可形成附着胞和吸器,联结现象普遍,形成厚垣孢子。成熟时呈球形并有孔口的分生孢子器从角皮层下的子座长出。从分生孢子器的小孔排出的椭圆形、圆形单胞的分生孢子透明或浅褐色,内含 1~2 个油球。有性阶段为白腐卡尼囊壳菌,其子囊壳呈球形,圆筒形子囊无色,子囊之间有侧丝。具有 2~4个细胞的子囊孢子无色或稍带黄色,长圆形。

(二) 发生原因
1. 品种因素
不同品种对白腐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别。 抗性较强的品种有黑虎香、 紫玫瑰香、保尔加尔、卡它巴等;中等感病的品种如红玫瑰香、黄玫瑰香、上等玫瑰香、龙眼、吉姆沙等;佳利酿、福尔马多、甜水等品种高度感病。
2. 气候条件
葡萄白腐病的发生与流行和高温高湿天气条件有密切关系,22~27 ℃适宜发生,低于15 ℃或高于34 ℃则不适宜其发生和发展。
3. 果实成熟度
一般幼果较抗病, 果实着色后愈接近成熟愈容易感病, 可能与糖分含量较高而降低了抗病性及利于病菌侵染和寄生有关。
4. 伤口侵入
白腐病菌一般会从葡萄树的伤口处入侵,从而潜伏发病。比如,虫害、风害、冰雹灾害或者农事操作,都有可能导致葡萄树出现伤口,引发病菌入侵,其中尤其以风害为严重,每次大风暴雨之后常常会随之出现白腐病。

5. 生育期
白腐病害的发生还与寄主生育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一般果实进入着色期和成熟期时,发病率愈来愈高。
6. 果园管理
立地条件及管理也与病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土壤瘠薄、杂草丛生,或修剪不当、过于郁闭的果园,田间湿度大,透光差,有利于白腐病的发生。 清园及田间卫生搞得不好的果园,发病较重。
三、葡萄白腐病的发生时间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中或地面的病残体上越冬,病菌也可以在悬于树体的僵果上越冬。散落在地面及表土中的病残体是来年初期侵染的主要来源。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由伤口、蜜腺、水孔、气孔侵入,引起初侵染,以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散出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
前期主要危害枝叶,6 月后主要危害果实。病害潜伏期一般为 3~8 天。白腐病菌具潜伏侵染现象。病菌在枝蔓发芽展开后(5 月上旬)即可对其绿色幼嫩组织进行侵染,以花序易染病。 在我国北方葡萄产区,6 月中下旬便开始发病,7~8 月高温多雨湿度大, 特别是遇暴风雨或冰雹,常引起白腐病的大流行。

四、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措施
防治白腐病为害主要以防止果实受害为主,铲除病菌来源、阻止病菌向上传播、防止果实受伤、喷药保护果实等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一)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选育出抗病品种和在无病田中留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选用抗病品种,应以选择抗病、丰产、优质、耐运、大粒的品种。
2. 清源
冬季结合修剪,彻底剪除病果穗、病枝蔓,刮除可能带病菌的老树皮,园中的枯枝蔓、落叶、病果穗等,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冬季深翻果园,可将病残体埋入土壤深层加速其腐烂分解,减少翌年初的侵染源。夏季及时剪除病果、病穗、病枝蔓,捡干净落地果粒。春天浇透水后,于葡萄植株两侧铺地膜,隔离土壤中的病菌,减少病菌侵染,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温、保水、保肥和灭除杂草的作用。
3. 加强栽培管理
架式尽量选择棚架,不能选棚架的应选择南北向篱架。结合整形修剪,适当提高结果部位,摘除下部叶片,使下部果穗距地面50 cm 以上;及时摘心去梢、疏除过多叶片,通风透光。有条件的南方应采用避雨栽培,北方应搭建防雹网,降低湿度,减少伤口;对果穗套袋,减少病菌侵染几率;地表盖膜,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向上传播,还可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增加光照,提高产量。

4. 增施有机肥
一般果园按照“斤果斤肥”的原则施有机肥,高产果园甚至要“1 斤果 2 斤肥”。 增施优质有机肥,如羊群精制有机肥和益恩木复合微生物菌剂、桂盖美加土壤调理剂、微量元素斯德考普配合,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
(二) 化学防治
葡萄发芽至幼果期前可选择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粒剂1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进入幼果期后可撒施 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0~12000g·hm2,20天左右撒施1次,并选择3%多抗霉素水剂800倍液,或10%氟硅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剂2000~2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套袋后可选择25%戊唑醇水乳剂1500倍液,或40%氟硅乳油6000倍液,或12.5%氟环唑悬浮剂2500倍液防治。

在用药剂进行白腐病防治的同时,也要根据各个时期会发生的其它病害,如灰霉病、炭疽病、霜霉病和黑豆病等病害,选择合适剂组合,进行综合防治。
生物菌剂厂家就选河南龙灯生物,更多生物菌剂、生物菌肥等或是其他植保问题,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cn龙灯生物”,我们将为您倾情解答!http://www.hnlon***/ 或是直接拨打13298179257 (同微信) 张经理 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蚌埠农林牧渔相关信息
2022-06-24 刷新
2021-04-22
注册时间:2019年05月08日
UID:598104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